1、 制粒:石灰用量一定要达到PH值在9.5~10.5之间,经试验确定,达到一定的碱度,可用烧杯加1000克矿+石灰2克、4克、6克+水制成团粒,然后用水刚好浸至矿面,24小时后测试PH值是否到了9.5~10.5。水泥根据制成的团粒在水中24小时后不散不泥化,确定用量。氰化钠用量,由于矿石本身湿度大多含水率在10%以上,而且矿石含杂质多,故制粒时氰化钠浓度要加大,掌握在每吨矿60~150克左右,配入的氰化钠浓度在0.1%~0.5%之间,可适当用氰化钠的量和浓度换算一下,确定氰化钠制粒的浓度,PH在11.5左右。团粒水份15%~20%,再加上矿石本身含水率10%左右,总水份一般不超过30%,否则团粒易散、易软,固化时间在72小时以上,若制粒时遇到下雨,即要盖住矿粒,以免金漏失,或采用边筑堆边喷淋,因制粒后金易浸出。
2、 上堆:因汽车在矿堆上来回碾压,易把矿粒压实及压碎,一旦天热即压成大饼,有条件的可采用输送带上堆为最佳。矿堆高度目前不适太高,在3~4米为宜,以后浸出率稳定再增高。
3、 喷淋:凡已制粒好的成团矿粒千万不能再洗矿及通过洗矿调节PH值,应在制粒时把PH值调好。预喷洗矿是坚决不可以的,洗矿后会形成泥巴、成块,团粒泥化后等于不制粒了,后果严重,喷淋时氰化钠溶液无法往下渗透,易表面积液。
4、 喷淋时的氰化钠浓度:由于矿石较复杂,天气又冷,所以可适当提高初步喷淋时的氰化钠浓度,可掌握在0.1%~0.08%,待高峰期(即浸出金浓度最高时)过后,即可降到0.08%~0.06%,到后期可降到0.04%~0.02%,随时掌握贵液金浓度来调节氰化钠浓度。
5、 喷淋周期:喷淋时间一般一天7~8小时,最多不能超过10小时(但量要减少),一般掌握喷1停1或喷1停2,白天因温度高金易浸出,可以喷1停1,到晚上因天气冷,在不结冻的情况下,可以喷30分钟停1小时或喷1停2,或晚上不喷。喷淋时间不宜过长,以便矿堆在不喷淋时可以吸氧,若喷淋时间长次数多,必定增加了溶液体积,这样贵液的浓度便会降低且浪费氰化钠,同时也增加了贵液的体积,影响到载金炭的吸附能力。
6、 喷淋强度:喷淋强度与喷淋时间、喷淋液量有关,一般控制喷淋强度在6~20L/m2.h(6~20升/平方米×小时)是比较合适的,最高也不能超过25~30L/m2.h(可以用堆场面积,每天喷淋液量及时间计算)。若喷淋强度大,则贵液体积增大,金浓度被稀释,影响活性炭吸附量(一般活性炭吸附量在8~10kg/t),若贵液体积大,同样的吸附时间,由于金浓度低,其吸附量减少,吸附时间延长,也影响到解吸电解的工作量及成本,同时也增加了贵液池的容量,最重要是降低金的浓度、延长喷淋时间,故喷淋量不能太大,喷淋周期每天不能太多。
7、 金浓度的浸出:一般按理论喷淋金浓度浸出高峰期贵液的金品位为原矿的5倍或更多,即原矿品位为3g/t,按正常成功堆浸其最高贵液金品位应为15g/m3,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条件影响,达不到5倍,但至少在2~3倍,尤其是制粒堆浸,加入合适的氰化钠溶液制粒及合适上堆(不压实矿粒)、合适的喷淋量,其贵液金品位应在第1~3天之间即达到高峰期,达到6g/m3以上,以后再逐渐下降,这样喷淋时间也不用拖延很长,达到1g/m3以下即接近尾声。若金的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浓度或没有明显的高峰期出现,或高峰期推迟及延长,则说明堆浸失败,浸出率不会太高,达不到实验室的试验指标。这都与喷淋强度或氰化钠浓度、PH值等有关,应立即检查分析,否则会延长浸出时间和降低浸出率、浪费氰化钠,对下一步活性炭吸附不利,不但增加吸附炭量,且会把杂质吸附于炭上,减少金的吸附量,同时也增加电解成本。
8、 金浸出率与实验室浸出率的差距:一般实验室柱浸试验浸出率若在70%,现场浸出率应在60~70%可以理解,因实验室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柱浸模拟试验的,但现场也不能相差悬殊,否则就应查找原因。

相关新闻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18-88325881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kf89tj@163.com

24小时服务热线:18121616399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